「從小處開始」有個大大的好處。例如寶利通(Polycom)早期最大的突破,來自我1991年從消費性電子產(chǎn)品零售商RadioShack買來的一本書,才95美分。那本小冊子讓我和我的共同創(chuàng)辦人了解了一個有點深度的概念:「氣墊式」(acoustic suspension)音箱,讓我們知道大聲量不一定需要大音箱。
我們運用這個簡單的原則,將兩個聲環(huán)境結合壓縮成單一聲環(huán)境,讓一切變小了。就是這個思考上的小小轉變,讓我們開始賣出數(shù)百萬部電話設備,改變了現(xiàn)代會議室的模樣,而且現(xiàn)在仍繼續(xù)用各種小的創(chuàng)新、小的設計、小的習慣,向前邁進。
我在寶利通的這25年取得不少重大成就,但并不是讓一切都以大事情為核心來推動。大成就必須靠著各種小事才能成真,也就是說,如果一心只想「做大」,就永遠無法真正達到目標。為了打破這種盲目求大的迷思,我想分享三件我學到的小事,這些小事帶來了重大影響。
小創(chuàng)新。專注在小創(chuàng)新上,能帶來大突破。雖然這聽來有點老生常談,但創(chuàng)新的秘訣就是要能夠以少做多(doing more with less)。不要太執(zhí)著在「大事」,而要自問「我們的產(chǎn)品、運送、分銷、組織架構、溝通,能做的最小改變是什么?」更好得多的問題,可促使你用減法來達到加法的效果:「能在這些領域『拿掉』什么,好讓它們變得更好,并簡化流程?」
小設計。第二項見解是由第一項衍生而來。但設計的重點在于顧客體驗,而不在于定義那些體驗的創(chuàng)新。
專注于小設計,并不只是縮小尺寸,也包括減少復雜度。雖然這可能違反一般的直覺想法,但我們公司的產(chǎn)品每次推出新款,動機除了是要讓產(chǎn)品能做的事更多,也是要讓使用者做的事更少。
在《創(chuàng)意電力公司》(Creativity, Inc.)一書中,皮克斯(Pixar)創(chuàng)辦人暨執(zhí)行長艾德.卡特莫爾(Ed Catmull)提到長方形的會議桌(也就是會議的「設計」)會對創(chuàng)意造成負面影響。不久皮克斯就把長方桌換成了正方桌。小小的設計改變?沒錯。創(chuàng)造很大的成果?絕對沒錯。
我們設計最新視訊會議解決方案RealPresence Centro的時候,也有同樣的結論。這項解決方案的外部架構和內(nèi)部音響效果都經(jīng)過最佳化,適合「圍坐式」的會議,而不是傳統(tǒng)保齡球道式的會議桌。這也再次顯示,若要增加實用性,可透過減少復雜性來達成,而不是靠不斷加上一個又一個功能。畢竟,產(chǎn)品或實體設計的重點正是要讓人不去注意到它,要變得簡單,而這也算是另一種「小」設計,讓人覺得很自然。
小習慣。小習慣正是關鍵。這指的可能是些簡單的事,例如和朋友看球賽、一夜好眠、在每頁筆記的頁面上方標出日期。甚至是在洗澡的時候想想明天要做什么,也是個能夠帶來重大收獲的小習慣。正如查爾斯.杜希格(Charles Duhigg)在《為什么我這們這樣生活,那樣工作》(The Power of Habit)里指出的,像是「生活幸??鞓贰惯@么大的事,并不是我們把它當成目標來努力就能做到的;而是靠著培養(yǎng)許多不同的、小小的好習慣,慢慢才能水到渠成。
有些小習慣可以自然形成,像是飲食,或是檢查鑰匙。但也有些是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之后培養(yǎng)起來的,我們得知哪些事行得通、哪些行不通。
隨著我了解到協(xié)作的重要性,就發(fā)現(xiàn)我有個最重要的小習慣:每次我參加行銷、簡報或會議的最后,我會想想這個團隊里哪個人是重要成員,然后問報告的人一個問題:「(那位重要成員)怎么想?」
問這個問題有兩個效果。第一,這會逼我做一件小但重要的事,也就是記住相關人員的長相和姓名。第二,我們公司的領導人會知道,我希望他們聽取整個團隊的意見,而不是獨自作決定。
大家都希望一步就成功,得到偉大的解決方案。雖然這并非不可能,但遠遠更為常見的情況是,最好的決定、最好的解決方案都來自一些小小的習慣、創(chuàng)新和設計。從小處開始,并不代表不能做大,而是代表真正做大之后,很有可能是大得精彩無比、不同凡響。
本文作者:杰夫?羅德曼(Jeff Rodma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