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的時候,我們的客戶可能會突然更換負責人。這種情況下,你在和新負責人接觸前,一定要事先了解對方的情況。如果事先沒有掌握客戶信息,你就不知道應該如何與之接觸。
打動對方的基礎就是為對方著想。比如,如果對方知識豐富,你最好使用簡潔的專業(yè)術語來交流;如果對方對工作還不太熟悉,不厭其煩地仔細說明會使對方感激你。這些不同的應對方法,是建立在你對對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的。
對于初次見面的人,事先做好調查是非常有用的。做生意,就一定會有對手,所以你要調查一切可以調查的東西,并且做好記錄。關于這一點,想象一下偵探們進行的身份調查就不難理解了。
比如說,對于新任的負責人,你得到了這樣3條信息:35歲;X X大學物理系畢業(yè);技術開發(fā)部部長。
首先應該注意年齡,35歲正是工作經驗最豐富的時期,因此我們要有心理準備,說服的內容無懈可擊才有可能得到對方的認同。
然后,從“物理系畢業(yè)”這一點來看,我們可以假設這是一位習慣理性思考問題的人,要想說服這樣的人,就要準備詳細的數(shù)據(jù)和資料才行。
最后,這個人的職務是“部長”,那么他的名字一定會記錄在員工名錄或者人才信息備忘錄上,那么我們就可以從這些資料中查到這個人的生日、出生地等可以作為話題的信息。
千葉大學的名譽教授、心理學家多湖輝曾經就這樣做的效果進行過如下說明: “如果我們能事先充分了解對方的情況,那么見面之前就會覺得對方是自己的朋友,初次見面時我們也能輕松自如?!?/p>
的確如此,為了能讓自己安心,讓自己對對方有親切感,對初次見面的人事先進行一些調查、了解是一個很好的辦法。一般人在見到陌生人時都會感到緊張,但如果事先了解了對方就不會緊張了吧。
有趣的是,即使你與對方素不相識,但隨著了解的不斷加深,你會對他越來越有親切感。 “原來如此,這個人是這樣的性格啊?!比绻銓Ψ接辛艘恍┝私?,在初次見面時,就會覺得他是個很容易相處的人。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“熟知性原理”。也就是說,即使彼此素昧平生,只要了解的信息越多,你越會對對方有親切感。
考生會大量收集自己要報考的學校的信息。他們會調查“學校是哪年創(chuàng)辦的”、 “創(chuàng)業(yè)者是懷著什么樣的精神創(chuàng)辦這所學校的”等信息,了解得越多就越對這個學校有親切感,從而對順利被該學校錄取滿懷信心。
對于初次見面的人也是一樣。對于尚未謀面的人了解得越多,就會越喜歡這個人,到了真正見面時也會越激動。